为什么会痛经?痛经痛起来真要命,女孩子们却“忍”劲十足。宁愿吃止痛药,也不愿意看医生。年轻女孩多以为痛经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,没必要就诊,其实痛经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妇科疾病,千万不能“一忍再忍”。痛经只要治疗得法,就可以摆脱定时疼痛的枷锁,月月轻松自在。首先,我们要知道为什么会痛经!
了解它,才能战胜它!
很多女性都有过痛经的经历,未婚或未孕的年轻女性尤其如此。
痛经,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,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的现象,甚至痛及腰骶,随月经周期性发作,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、冷汗淋漓、手足厥冷,甚至昏厥。
临床上将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:
原发性痛经多指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者,故又称功能性痛经,多见于青春期少女、未婚及已婚未育者。
中医认为,这种痛经多是寒湿凝滞、气滞血瘀、经行不畅,“不通刚痛”导致的。
现代女性酷爱食用寒凉性食物及冰冻食品,热衷于性感的吊带、露脐、低腰、露背装,与痛经的多发有很大关系。除了痛经、经血紫黯、有时伴有血块之外,病人常伴有怕冷、无力、倦怠、食少、大便稀等症状。
继发性痛经由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引起,多见于30岁以上的女性。对于继发性痛经要找出问题的根源,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。
2、预防和缓解,做到七点
痛经会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学习,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不便。做到以下这些,可预防原发性痛经产生或减轻疼痛程度:
1、了解经期卫生常识,消除恐惧及紧张心理。
2、服用复合维生素及矿物质,最好是含钙并且剂量低的,一天可服用数次。钙、钾及镁矿物质能帮助缓解经痛。
3、注意经期及性生活卫生,防止经、产期间上行感染,积极预防和治疗可能引起经血潴留的各种疾病。
4、保持身体暖和将加速血液循环,并松弛肌肉,尤其是痉挛及充血的骨盆部位。
如果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工作,或到风大的地方活动时,穿着“清凉”的女性最好加一件长外套保暖,膝关节可用厚毛巾或护膝保护。
早晚或阴雨天,气温较低,尽量不要穿露脐装。大汗淋漓时,不要马上进入空调房,更不要让电扇、空调正对着背部或腹部猛吹。
夜间睡眠时,最好在腹部盖一层薄被子,不要让脐部受凉。
5、注意休息,减少疲劳,加强营养,增加体质。
6、穿低腰裤、露脐装引起肚子痛时,可用热水袋敷腹部,或喝生姜红糖水等袪寒暖胃,或经常温灸腰腹部以温经散寒。
7、体质偏寒的女性,平时还应尽量避免淋雨、洗冷水浴、吃寒凉生冷的食物。
有原发性痛经的女性在月经来潮前3-5天内,饮食宜清淡、易消化,应避免进食生冷食物,如西瓜、绿豆、冷饮等,以免诱发或加重疼痛。
月经来潮时,更应严格忌口,辛辣食物如辣椒、生蒜、胡椒、烈酒等,也不宜进食。
平时可经常食用具有理气活血作用的蔬果、药物,如胡萝卜、橘子、佛手、陈皮等。
寒湿凝滞型痛经病人,可用生姜、红糖煮水饮用,每日两次,经前连服3天,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。
3、中医妙招可缓解痛经
艾灸
自古以来,艾叶被各大医家用于治疗痛经、闭经、崩漏出血、月经过多和宫冷不孕等症。
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“艾草气味苦、微温、无毒,治百病。止吐血、妇人漏血,利阴气,辟风寒,使人有子。”
针灸疗法中的灸,就是指用艾条烧灼或熏烤身体的穴位。艾灸用的艾条,一般中药店里均有售卖。
艾灸治疗痛经一般选择神阙穴和关元穴。这两个穴位是治疗妇科疾病的要穴。
神阙穴即肚脐眼,艾灸此穴能温中、散寒、止痛,温暖胞脉,调畅冲任;
关元穴正好在脐下3寸,主治月经不调、痛经、盆腔炎等。
除此两穴外,还可以对整个下腹部进行艾灸。艾叶辛温,点燃后的热性作用可增强其穿透性,从而达到通经络、逐寒湿、活血脉、止疼痛的效果。
做法:病人取仰卧位或坐位,点燃艾条,在离穴位皮肤5-10厘米处用艾条轻轻画圈,以皮肤微红、有热感透入肌肉并扩散为佳;不宜离皮肤过近,以免烫伤皮肤。每次艾灸时间约30分钟,以神阙穴和关元穴为重点,结合整个下腹部来回灸。轻症病人每日艾灸1次,疼痛严重者每日可艾灸两次。
注意:艾灸时间最好选择在经前3-5天,月经来潮时停灸,此为一个疗程。连续治疗3个疗程,一般多有效果。治疗期间应避免进食生冷食物。
提示:可到江西省中医院针灸科和特色治疗部进行艾灸治疗。
盐袋热熨法
粗盐炒热,用棉皮袋装好,在腹部进行热熨。
药袋热熨法
小茴香30克、干姜30克、延胡索30克、当归30克、川芎30克、肉桂30克、五灵脂30克,用棉布袋装好,隔水蒸热或微波炉加热后热熨腹部。
经前2-3天至经期第1天,每天热熨1-2次,每次30分钟,能温经散寒止痛。
穴位贴敷法
肉桂15克、炮姜15克、吴茱萸15克、茴香15克,共研成细末,用米醋或黄酒调成糊状,取适量敷于脐部,用纱布覆盖,胶布固定。
经前2-3天开始贴敷,每天换药1次,连用3-8天,具有很好的温经散寒作用。
作者;江西省中医院妇科付志红教授,主任中医师
最新回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