婴幼儿被异物噎住、卡呛的事件屡上新闻。
前不久,一则「婴儿在火锅店里噎住,邻桌女子 40 秒救回」的新闻引发关注,6个月大的婴儿吃东西被噎住失去意识,若不是护士当场急救,送去医院根本来不及。
看了视频后,现场画面仍让人心有余悸。
婴幼儿发生噎食、卡呛引发窒息的类似事件每年都会发生,尤其是三岁以下幼儿,本身气道较小,有时候吃东西不老实,家长稍不留神,就容易出现噎食、卡呛等意外。
危险的发生有时候就是一瞬间的事情,守护孩子不可能保证孩子无时无刻都在视线里,如果发生噎食、卡呛,轻者呼吸困难,重者意识丧失,所以掌握急救知识非常重要。
海姆立克急救法
海姆立克急救法是一种清除上呼吸道异物堵塞(噎)的急救方法,由美国医生海姆立克先生发明。在临床实践中,他被大量的关于食物、异物窒息造成呼吸道梗阻致死的病例震惊了。
在急救急诊中,医生常常采用拍打病人背部,或将手指伸进口腔咽喉去取的办法来排除异物,其结果不仅无效反而使异物更深入呼吸道。
他经过反复研究和多次的动物实验,终于发现了利用肺部残留气体,形成气流冲出异物的急救方法。1974年,他做了关于腹部冲击法解除气管异物的首次报告。
今天我们邀请到了百佳新生儿科主任王盈,亲身为宝爸宝妈们来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具体操作。
具体方法步骤
针对不同的人群,海姆立克急救法在运用的过程中,有着不同的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。
一岁以下的婴儿:
拍背法:一只手的虎口放在宝宝的下颌和颧骨,然后手臂贴在宝宝胸腹壁上,保持一条直线。使宝宝面朝下,头部低于胸部,身体往前倾。在宝宝两肩胛骨中间位置,用另一只手掌根部进行快速拍背叩击,观察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。
胸部挤压法:如果无效,手扶住宝宝后脑勺,手臂紧贴宝宝背部,将宝宝迅速翻转至面朝上,头部低于胸部。用手的两个手指或三个手指,在宝宝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下方,胸骨上面,进行快速地向下挤压,按压5次后观察宝宝的反应。
一岁以上儿童及成人:
背部拍击法:一只手环住宝宝胸部,让宝宝身体前倾,另一只手在宝宝肩胛两侧之间进行连续、快速的五次拍击,并观察有无异物排出。
腹部挤压法(冲击法):双手环住宝宝腰部,另一只手成拳头状,然后拇指内收,靠在宝宝的肚脐和胸骨之间的腹中线上,然后另一只手握住拳头,急速用力向里向上挤压,反复实施,直至阻塞物吐出为止。
温馨提示:腹部挤压法(冲击法/环抱法),对一岁以内宝宝不适用。
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操作原理
该方法是利用冲击腹部--膈肌下软组织,被突然的冲击,产生向上的压力,压迫两肺下部,从而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。
这股带有冲击性、方向性的长驱直入于气管的气流,就能将堵住气管、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异物驱除,使人获救。
所以一旦婴幼儿被异物噎住呼吸道,家长应该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,而不是直接拍打、倒立等无效的方法。虽然我们希望大家永远都不要用到这种急救法,但是万一遇到紧急时刻,家长们要通过科学的方式冷静处理问题,才能及时化险为夷。
另外,防患于未然才是更好的方式。
对于家里有小孩的家庭,照看孩子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。
①将食物切成细块;
②充分咀嚼;
③不要追着给孩子喂饭,也不要让孩子在走路和玩耍时嘴里含着东西;
④孩子在吃东西的时候不要逗孩子笑或者惹孩子哭;
⑤不要让孩子触碰能够放进嘴里的物品;
⑥5岁之前尽量不要给孩子吃果冻、坚果等易发生气管堵塞的食物。
来源: 无锡百佳妇产医院
注: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,侵权即删!
我要评论